中秘要二十四卷玄女秘妙经素眞经始阴
经九鼎变化链眞玄洞之法开明大经玉策
山纪图籙山海大戒河洛图谶内外黄庭内
外太清玉策幽经五行精微东井沐浴经天
镜地镜明镜山镜等经变景经合景内视经
九天元谱九天元洞九眞中经五老寳经丹
简黑籙上下斋品戒文太一金液经眞一守
玄经三元中胎素灵中经金阙帝君靑童内
经洞玄眞经三皇内文宣化思道成败观戒
三五飞步魁罡玄经遁甲山图明禁地籙鬼
历诸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合一千
卷
老君复命陵骖侍龙驾至崑仑阆风金墉七
寳台时玉晨大道君游处其间老君将陵朝
礼玉晨於是敕靑童付陵天师印绶使按千
二百官仍赐雌雄二剑二仪交泰冠驱邪帔
鱼鬛服符籙契令经戒法律使助国扶命养
生制恶陵拜毕复还
建康元年甲申天师徙居阆州云台山十月
十五日老君再降授以正一盟威经三业六
通之诀及三洞衆经岁月二斋法皆披灵寳
五篇自然天书大字爲?要妙经今宣教十
方天人并甲子庚申八节三元五腊三会皆
当沐浴斋戒设献礼念祈谢愆犯落灭黑簿
超度九祖斋值之法已上见天师/传及蜀图经
桓帝建和二年戊子正月七日天师纳赵昇
爲弟子又降十二神女化咸泉爲盐井後因
名郡爲陵以旌其功後改爲仙井盐/今爲隆州也
永寿元年乙未岁正月七日老君再降命陵
同游成都老君驾龙车陵乗白鹤顿下五云
至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地只涌出同捧一玉
局高可丈余以爲寳座爲说北斗削死注生
之法至十五日又说南斗陶魂铸魄之功
南北二斗经乃二侍眞人叙述其事而爲
经也老君旣去玉局尚存地陷爲井今在
成都子城内号玉局观後又至鹿堂山授
陵以制六天斩邪之文
永寿三年丙申陵一百二十三岁也九月九
日日中老君遣五帝使者持玉策降云台山
授陵正一眞人号继有五色云龙来迎遂与
弟子王长赵昇同昇天见南北二/斗经序
延熹八年乙巳八月甲子帝梦老君乗华盖
寳车降于殿庭乃遣使诣陈国苦县致祠礼
焉敕陈相边韶撰碑文其词云老君爲周守
藏室史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
阳之事监喻时主孔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
生问礼於老聃计其年纪聃时已一百余岁
孔子卒後百二十九年谓周太史儋爲老子
莫知其所终其二篇之书称天地所以能长
且乆者以不自生也厥初生民遗体相续其
死生之义可知也或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之言由是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
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爲终始观天作谶
昇降斗星随曰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
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仙化蝉蜕
度世自羲黄以来世爲圣者作师班固以老
子絶圣弃智礼爲乱首与仲尼道违述汉书
古今人表检以法度抑而下之与楚子西同
科二者论之殊矣所谓道不同不相爲谋也
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尊德弘道含弘光
大存神养性意在凌云是以潜心黄轩同符
高宗梦见老子而尊祀之于时陈相边韶典
国之礼材薄思浅不能测度至人辩是与非
按据书籍以爲老子玄虚守静乐无名守不
德危高官安下位遗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隐
居变易名姓唯恐见知夫日以幽眀爲节月
以亏盈自成损益盛衰之原倚伏祸福之门
天道恶盈而好谦盖老子所以见隆崇于今
爲时人所享祀乃其逃禄处微损之又损之
显虚无之清寂先天地生乃守眞养性获五
福之所致也敬演而铭之其辞曰於惟玄德
抱虚守清乐居下位执禄不营爲绳能直屈
之可萦三川之对舒愤散呈见机而作需郊
出垧肥遁之吉辟世隐声守一不失爲天下
平处厚不薄居实含荣楷式爲重金玉是轻
絶嗜去欲还归於婴浩然历载莫知其情要
以无爲大化用成进退无恒错综其贞以知
爲愚冲而不盈大人之度非凡所评九等之
叙何足累名同光日月合之五星出入丹庐
上下黄庭背弃流俗舍景匿形包元神化呼
吸至精世不能原知其死生天人秩祭以昭
厥灵羡彼延期勒石是旌十二月再遣中常
侍管霸诣苦县祀老君九年建濯龙宫於芳
林园以文罽爲坛饰淳金扣音/口器设华盖之
座用郊天乐帝亲祀老君以浮图释氏配享
焉并见後/汉书
按东汉西域传云天竺国一名身音/乾毒其
国修浮屠道和帝时遣使贡献至威帝延
熹二年四月频从日南徼外来献世传明
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光明以问群臣或
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文六尺而黄
金色於是帝遣使之天竺问佛道法於中
国图画形像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